「5、4、3、2、1,發射。」每一次聽到倒計聲,代表著太空研發又有新的進展。現時人類探測月球已經有100多次,你對月球又有多少認識呢?
中國「嫦娥五號」探測器去年底成功登月,並將兩公斤月球土壤帶回地球,是繼美國、蘇聯之後,相隔44年,全世界第三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,月球土壤更比當年蘇聯帶回來的數量重近10.8倍。從月球挖來的土壤,究竟有多重要?
月球土壤是月球岩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,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、火山玻璃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。研究月壤樣本不僅可以了解月球的狀態,揭開月球的起源之謎,了解月球演化歷史中的關鍵階段,也將提升人類對太陽系演化的知識,為日後月球科研站建設和人類登月作準備。
你準備好迎接這個「天外之土」嗎?國家航天專家近日來港演講,並隨團帶來部分月球土壤及縮小版的「嫦娥五號」模型來港展出,擬於本周末在灣仔會展公開展覽,屆時市民大眾將有機會親睹真容。
月球是否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?期待科學家去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。